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与中国饲料博物馆举行座谈会
7月3日上午,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立敏,生态农业优化推广办公室主任、中科优农(北京)生态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雨谦,以及李丽、郭梦璇等前往中国饲料博物馆,中国饲料博物馆馆长马永喜,中国饲料博物馆顾问、原辽宁省饲料工业办公室主任马学海,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商务主任王亚楠参加了座谈会,双方就“农业产业优化发展论坛”有关事项交换了意见。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农业产业的优化,不但关系农业从业者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广大民众的生活品质,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行相对计划性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减少因市场波动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及社会财富的浪费,提升安全食品品质,弘扬正能量,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联合中国饲料博物馆、《中国食品》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本届“农业产业优化发展论坛”活动,论坛将于11月26—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优化发展论坛”是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与中央党校2010年联合发起的常设性论坛,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的思想、学术交流平台,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水利部等部委作为论坛的支持单位。
关于我们:
中国饲料博物馆坐落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院内,由原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中试车间改建而成,总面积3280平方米,包括序厅、综合馆、科教馆、饲料添加剂和原料馆、饲料机械馆、饲料加工工艺展示线和试验机组等。集展示、传承、教学、科研、推广和科普多项功能于一身,是国家互联网+饲料、养殖业的重要平台,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饲料博物馆。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饲料和养殖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经过饲料、养殖业仁人志士多年的共同努力,为我国现代饲料和养殖业发展奠定了自己的坚实的理论、科学和物质基础,而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饲料和养殖业生产国。涌现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一流水平的饲料和养殖企业(集团、联盟)。饲料、养殖业的发展,为保障养殖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记录和展现一代代中国饲料、养殖人的坚持与努力;为了增进全社会对饲料和养殖业的认知与关注;为了提升行业共识与凝聚力,引领未来饲料、养殖业的发展,推进中国饲料、养殖大国向饲料、养殖业强国的转变,中国饲料博物馆在迫切的需求下应势而生。 中国饲料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建筑,也不只是简单的陈设。它将建成一个培养饲料、养殖业创新型人才基地;一个国际饲料、养殖业交流平台;一个研发、展示饲料、养殖业原料、设备和高新技术中心;一个助力我国由饲料、养殖业大国成长为饲料、养殖业强国的新动力。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创建于1978年,是国家一级学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担任首任会长。现任会长厉无畏同志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中央主要部委的原领导和著名专家担任顾问、副会长。 中基会长期担负中央层面政策研究、建言献策和政治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任务,承载中央和有关职能部门委托的重大课题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肩负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科技、环保、文化、金融等多个方面,是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特点的国家智库。 近年来,中基会在中央领导和各级政府支持下,先后完成了国家社会组织评估体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策及应用平台建设以及三农优化实验区、文化创新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等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经济优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