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建设工程分会
召开“装配式建筑和海外工程建设座谈会
暨中基会建设工程专家智库研讨会”
为加快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建设工程专家智库的建设工作,引入建设工程行业优秀智力资源,构建专业化、复合型、跨界跨学科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进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建设工程分会(以下简称中基建设工程分会)于6月26日在中基会会议室召开“装配式建筑和海外工程建设座谈会暨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建设工程专家智库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基会建设工程分会秘书长常海君主持。
中基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委副书记孙晓洲首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中基会40年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中基会智库的作用和意义。他指出,近年来,中基会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基会的高端人才资源积极有为,聚集了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国家顶级专家学者,既有行业深耕多年、执政多年的老部长、老领导,也有活跃在农业、金融、工商界的经济学家、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为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孙秘书长对中基会建设工程分会班子成员从成立伊始就把握主题积极开展工作给予赞许并寄予厚望,希望建设工程分会能够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学会资源服务基层和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工程分会要定位于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新形象,服务全社会创新需求,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
中基建设工程分会会长、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原总裁、党委书记兼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高级国际商务师沈富腾介绍了国际工程市场概况及我国企业发展特点、机遇并提出了海外发展建议。他表示,2016年度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完成国际营业额(不包括国内营业额)为4681亿美元。中国企业有65家列入TOP250名单,其中有9家进入前50名,有2家进入前10名(中国交建列第3名,中国电建列第10名)。
2017年,在国际工程市场需求总体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市场投入,增强开拓力度,整体业务规模稳步攀升,实现完成营业额1686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653亿美元。我国企业“走出去”积极性不断提升,队伍逐步扩大,不少企业将促进海外业务发展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升级,有效实现了业务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他说,2018年我国国际工程行业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机遇:一是国际工程行业继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设;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三是研究利用政府支持措施;四是贸易摩擦带来工程承包发展机遇。
最后,沈会长对走出去的企业提出六点建议:一是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外经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二是探索“投建营一体化”等新业务模式,实现业务转型升级;三是注重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注重企业信誉,诚信合规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五是充实国际化人力资源,不断培养储备国际工程专业人才;六是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长张守峰与大家分享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他介绍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由来和目前的现状。他表示,设计单位要从只关注图纸转变到走出设计院大门,从技术策划到构件生产以及施工安装全过程,对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只有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装配式建筑才能实现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两提两减”目标。
中基建设工程分会秘书长常海君介绍了建设工程分会的发展设想和智库建设情况。他说,中基会长期担负中央层面政策研究、建言献策和政治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任务,承载中央和有关职能部门委托重大课题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肩负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使命。目前的256名专家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科技、环保、文化、金融等诸多方面,是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特点的国家智库。
他表示,建设工程领域智库建设,就是要广聚建设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作用,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健康发展服务。智库将吸纳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煤炭矿山工程、水运工程、海洋工程、民航工程、商业与物质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众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与。
中基会副秘书长、中基建设工程分会常务副会长江雨谦就中基会主导的“全国三农优化实验区”做了简要介绍;就专家智库方面提出中基会建设工程分会必须也能够利用好专家资源,搜集调研课题,组织调研活动,构建联合研究协作平台,推进成果转化,积极担负起中央和有关职能部门委托的重大课题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建设工程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热烈的讨论。中建钢构北方大区总工、教授级高工陈华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综合设计部主任董维华,就海外工程、专家智库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中基会建设工程分会副会长、原空军驻京某部副参谋长、南苑机场总经理杨中喜,原总装备部后勤司令部副参谋长、基建营房局副局长张立岩,谈了军民融合的重大意义,融合才能兴军,一体方可强军。习主席指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出路在改革,动力在创新;汉桑盛世(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首京亿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德,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王学军,邓州市商会秘书孔繁梅,就农业工程方面提出建设性看法;中基会建设工程分会非遗保护与推广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自文说,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利用传统的中式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运用,从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中国元素”的新中式建筑;京工建集团董事长、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钱苏,北京汇筑科技公司总经理崔清树,指出了我国钢结构企业发展迅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使钢结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实现钢结构企业跨越性发展,只有不断在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方面进行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通过中基建设工程分会这个平台把钢结构行业的上下游资源整合,使钢结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研讨会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附: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简介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基会),成立于1978年,国家一级学会。现任会长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同志担任。中央主要部委的原领导同志和著名专家担任顾问、副会长。中基会长期担负中央层面政策研究、建言献策和政治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任务,承载中央和有关职能部门委托重大课题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肩负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使命。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科技、环保、文化、金融等诸多方面,是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特点的国家智库。
中基会的核心使命是优化,其使命是探索改革、调整政策、整合资源、优化路径,旨在解决结构性矛盾和瓶颈性问题。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基会重要而迫切的优化课题和任务。
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中基会已打造成四大版块:一是国家智库版块,其作用是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为各级政府出谋划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规划、设计、产业调整服务。二是政商学研服务版块,其作用是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商学研对接、资源调配、策略运用方面进行优化。三是金融运作服务版块,其作用是充分发挥在金融产品开发、PPP模式、金融价值链建设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围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行优化,为企业提供信贷、基金、证券、保险在内的多方位现代金融创新服务。四是科技文创服务版块,其作用是充分整合科技文化创意智力资源,优化科技孵化项目和活动,为文化创意人才和科技资源提供优化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基会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基会的高端人才资源积极有为,聚集了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国家顶级专家学者,既有行业深耕多年、执政多年的老部长、老领导,也有活跃在农业、金融、工商界的经济学家、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在中基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中均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基会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围绕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在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致力于资源结构的优化,积极参与到各部委相关协调工作,承担了大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例如受民政部委托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作为发起单位协调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委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PPP研究院建设;在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支持下创办“优化发展论坛”;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和金融创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设计推出的“建设三农优化实验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课题,并联合主办2017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暨三农优化实验区的实践与探索分论坛,赢得了有关部委、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共识与好评,目前“三农优化实验区”项目已在广东、江西、贵州等地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围绕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努力推动“智慧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与中国铁塔、中信集团等多家重点中央企业建立合面战略合作关系,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三农优化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信息和新能源等国家重大基本建设领域就具体项目展开合面合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优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基会领导班子
会 长:
厉无畏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
顾问(原副会长):
陈耀邦 农业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
于 珍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经贸委原副主任、轻工业部原部长
王志宝 国家林业局原局长、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洪善祥 交通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海协会名誉理事长
韩德乾 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
江泽慧 中国林科院院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副主任
王扬祖 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
杨志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家轻工局原副局长
朱新均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朱家甄 辽宁省原常务副省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常务副部长
张人为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
王明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刘立清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
张 塞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周文智 水利部原副部长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
闵凡路 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兼国内新闻部副主任
傅西路 中办《秘书工作》杂志原主编、北京秘书管理学院院长
尤 仁 十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常务副会长、党委书记:
徐小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副会长: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石俊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傅泽田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
孙祁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董晓庄 中国铁塔副总经理
孙晓洲 秘书长、党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