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专家智库 | 热点关注 | 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策法规 | 投资建设 | 行业资讯
海外工程 | 绿色建筑 | 文旅康养 | 生态农业 | 科普知识 | 为您服务 | 论坛展示 | 建材博览 | 课题调研 | 企业展示
地方 北京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安徽 | 甘肃 | 湖北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 陕西 | 山西 | 海南
视窗 河南 | 内蒙古 | 湖南 | 江西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福建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天气
预报
  您现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2022-05-30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西吉生汆面、周吴花馍馍、田坪羊平伙、震湖十全席……更好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去年以来,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推出“西吉好吃头”系列活动,广泛征集和发掘具有独特传统技艺的当地美食,在助力其产业化的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各类特色美食更是灿若繁星。去年以来,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推出“西吉好吃头”系列活动,广泛征集和发掘具有独特传统技艺的当地美食,并帮助其实现产业化发展。西吉生汆面、周吴花馍馍、田坪羊平伙、震湖十全席……这些当地群众熟悉的地方特色美食,因此实现了提档升级,不仅激发出当地农村消费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还通过乡村旅游、电商平台走进城市,丰富了更多人的消费选择。


  好吃更好看


  驱车西吉县内,道路宽阔,山坡翠绿,村庄美丽,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农民日子好了,生活质量也要提上来,全县民俗丰富,村村都有好吃头。目前我们已经挖掘整理了西吉生汆面、周吴花馍馍、田坪羊平伙、震湖十全席等十几种传统特色美食。”西吉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戴辉曙说。


  走进马建乡周吴村,村民贾军霞和康芳端出了花馍馍。传统的朱漆托盘内,中间是造型独特的凤凰,四周摆放着鱼儿、蝴蝶、树叶等形状的花馍馍。其中,树叶状的花馍馍是绿色的,花朵是紫色的,与传统的白面和黄米面花馍馍样子完全不同。“这些颜色是用菠菜、紫薯等原料调制而成。”贾军霞告诉记者。


  周吴村有春节做各种花馍馍的习俗。1998年,贾军霞嫁到周吴村,开始跟着婆婆学习做花馍馍。从学习炸油果子起步,逐步掌握了做花馍馍的复杂技术。七八年前,她开始在网上学习全国各地花馍馍的做法,在传统原料上不断创新,并增加了鱼儿、花朵等动植物造型,用老手艺捏出了新时尚。


  3年前,村里举办美食节,家家户户把自家的拿手菜端到村部,共同品尝交流。贾军霞蒸的花馍馍一亮相,便让全村人眼前一亮,于是一些人逢年过节便请贾军霞到家里指导做花馍馍。去年,县里推动开展“西吉好吃头”活动,贾军霞成为村里的带头人,带领十几个巧媳妇做花馍馍,准备在更大的舞台上展身手。


  “花馍馍不仅要好吃更要好看,这是当今的消费潮流。我们村打算借助这个活动打响‘周吴花馍馍’品牌,不仅要让当地农村人爱吃,城里人爱吃,还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周吴村党支部书记黄执政说。


  好吃也好玩


  沿着309国道来到田坪乡大岔村,千亩杏园青翠欲滴。在崭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内,庆丰园饭馆颇引人注目。去年12月份,大岔村集体开办了这家饭馆,将本乡的“田坪腌猪肉”和“田坪羊平伙”等好吃头端上餐桌,迈出了产业化步伐。


  走进饭馆,干净整洁,装修简雅,一个大厅和两个包间可同时容纳40多人就餐。大厅里,十几位客人正在吃午饭,包括附近村民。记者看到,客人点得最多的菜是腌猪肉炒鸡蛋、腌猪肉炒萝卜等,小盘一份38元,大盘一份48元。简单的搭配,醇厚的香味儿展现了乡村土菜的魅力。


  货车司机刘长海走南闯北,经常特意在这里停车吃饭。“过去物质匮乏,家里过年时在瓦缸里腌一头猪,吃上大半年。现在生活好了,物质丰富,想吃什么都吃得到,但仍然喜欢风味独特的腌猪肉。”刘长海告诉记者。


  羊平伙是晚饭的重头戏。尽管吃一顿羊平伙得七八百元,但预订的人不少。下午3点多,村民兼厨师李芮萍就开始准备。据介绍,过去,因为穷,在当地农村都吃不起肉,后来大家想了个办法:三五个男人凑钱在村里合买一只羊现宰、现煮。羊煮好后,按人头平分剔好的羊肉,带回家给家人改善生活。


  “这道菜既体现了男人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体现了大家对家庭的责任心和爱心,过程极具仪式感。对小时候吃过的人而言,再吃羊平伙是忆苦思甜。对外来客人而言,这道菜有历史有文化,好吃也好玩,非常受欢迎,不少城里人专门来这吃羊平伙。”大岔村党支部书记李雄说。


  好吃好玩的不仅是羊平伙。大岔村地处宁夏和甘肃交界处,国道从村子经过,交通便利,人流量物流量大,村里有千亩杏园,还有杂粮合作社。依据有利条件,这两年村里正在打造乡村游。餐饮在旅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客作用,有了好吃头,不愁客人来,大岔村乡村游又增添了砝码。


  “通过发展餐饮旅游业,可以带动全乡特色粮油加工、荞麦皮枕头等文旅产品的发展,进而提高种植养殖业的附加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田坪乡党委书记高君琴说。


  吃出好产业


  其他好吃头正处于发掘和起步阶段,而西吉生汆面已从农村走向城市,发展成特色餐饮产业。漫步西吉县城,街道整洁,店铺林立,经营生汆面的饭馆达四五十家。这其中,米师汆面、马二汆面等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生汆面在西北不少地方都有。先和面,然后把牛肉剁成肉末后做成生肉丸子。接着做汤,锅中倒入胡麻油加热,放入红葱、姜、蒜爆炒后,放入切成小块的西红柿,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和调料烧开,将事先做好的生牛肉丸子放入西红柿汤中煮熟。最后煮面,将西红柿牛肉丸子汤舀进碗里,撒入少许香菜配上油泼辣子即可开吃。丸子鲜香,汤味酸辣,味道令人难忘。


  走进米师汆面馆,酸辣鲜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米师汆面馆老板米春苗介绍,西吉人爱吃面,几乎每天中午面馆都爆满,厨师和服务员忙得停不下来。“这家味道正宗,我平均一周来吃两三次。”顾客马建告诉记者。


  “生汆面在西北很多地方都有,但大多基本是揪面片,而西吉生汆面是扯面条,更劲道、更弹牙,可谓独树一帜。”米春苗告诉记者。


  1986年,米师汆面创始人米国歧在西吉县城开了第一家汆面馆,大受欢迎,由此生汆面在西吉县城发扬光大。36年来,米师汆面成为西吉县的面食招牌之一,游客到此大都会来这儿尝上一碗。每到旅游旺季,面馆每日接待食客2000余人次。“目前,米师汆面在西吉县、固原市、银川市等地已开了16家加盟店。”米春苗说。


  县城连着乡村和省城,是农村好吃头的重要展现舞台。为了让“西吉好吃头”得到充分发展,提高餐饮消费品质,丰富群众生活,西吉县计划在县城内打造美食一条街,将挖掘整理好的好吃头进行产业化统一经营。


  在震湖乡,“西吉好吃头”经营点正在建设中。该乡以美丽的堰塞湖为核心,依托湖边的古堡和空置的小学建设了一个文旅融合的写生基地。为了吸引游客,该基地经营地软角角、震湖十全席等本乡的好吃头。在附近的李章村,村民杨秋燕展示了自己最擅长做的地软角角。不久,这些用野生地软做馅料的角角将提供给游客享用。“我们期待好吃头能够发扬光大,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李章村妇联主席杜排排说。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拓兆兵)

  按分类浏览
热点关注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海外工程 文旅康养
科普知识 建材博览
课题调研 关于我们
  最新推荐
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闭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
习近平将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 关于我们 |专家智库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2015-2020 cnecag.org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备案号:京ICP备16025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