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首席专家,为国内芦笋产业化和研究方面的领头人,从国外引进了第一批芦笋种质资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芦笋种质资源圃,培育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芦笋品种井冈701和第一个四倍体紫色水果芦笋新品种井冈红,主持制定了中国三个芦笋行业标准;进行了芦笋抗癌物质提取及药效研究,并对芦笋降血压、降血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附加值芦笋加工产品:芦笋茶、芦笋酒、芦笋饮料、芦笋精、芦笋粉、芦笋化妆品等,研发出芦笋饲料喂养家禽,可以不用抗生素,并提高产蛋率;主持实施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芦笋产业化,将生态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培育了非常耐盐碱的芦笋品种,可以在盐碱地种植。主持芦笋基因组计划国际合作(中国、美国意大利)项目,任首席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芦笋全基因组测序。争取到2013年世界芦笋大会(第十三届)首次在中国召开,任大会主席。中国芦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列世界第一,产业规模可超过千亿元。建立了芦笋产业研发的国家队,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岛,遍及全国14个省份,中国芦笋研发也从技术输入,转为技术输出,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芦笋品种井冈701也首次走出国门,被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引种,产量名列前茅。
1997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部级肉类质检中心,获得国家授权成立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监测中心,担任主任;发明并建立了基因转移的能量理论,已被国际同行认可并于1999年被美国Biored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开发成为产品推向国际市场,2002年作为基本原理被编入美国生物技术专业教科书;发明了电脑速记及软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完成了上海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建设;主持完成了国家级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总体规划,2004年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评审,被评价为建立了一种新的现代农业模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目,另申请8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70余篇。
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1年上海市政府授予重大项目建设功臣称号及勋章;2001年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2010年任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首席专家,2013年任第13届世界芦笋大会主席,2013年获国际园艺学会功勋奖及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