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专家智库 | 热点关注 | 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策法规 | 投资建设 | 行业资讯
海外工程 | 绿色建筑 | 文旅康养 | 生态农业 | 科普知识 | 为您服务 | 论坛展示 | 建材博览 | 课题调研 | 企业展示
地方 北京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安徽 | 甘肃 | 湖北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 陕西 | 山西 | 海南
视窗 河南 | 内蒙古 | 湖南 | 江西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福建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天气
预报
 
首页 | 广东要闻 | 产品·基地 | 农业·科技 | 地方视窗 | 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固堤防建公园 西枝江更美丽
固堤防建公园 西枝江更美丽
-0001-11-30惠州日报

堤防加固工程计划投入1亿多元,防洪标准提至50年一遇


西枝江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现场。


制图 陈威军
    惠东县西枝江堤防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年一遇!这是记者日前从该县西枝江堤防加固施工现场了解到的。“西枝江堤防加固后,将对大岭片区减少甚至消除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关键作用。”该工程施工负责人说。
    堤防加固总长10公里
    “工程于2015年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堤防清表土以及排涝站基础开挖等工作。”惠东县水务局建管股工程师周永光介绍说,西枝江堤防加固总长为10.077公里,其中新建堤防1.396公里,新建穿堤小型排水涵管5座,重建小型泵站1座。堤防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日排干。
    据了解,惠东县西枝江堤防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大岭镇池竹村至平山桥段、虎头山至黄湾水库段以及平山污水处理厂至黄排河口段。项目总投资10427.29万元。
    2013年水位曾超警戒线
    据介绍,西枝江大堤主要担负着惠东县城和大岭镇等地的防洪重任,西枝江正常水位为15米,警戒水位20米。近年来,为有效保护西枝江,该县有关部门依法取缔了此前分布在青云等河段的采砂场,同时对连接西枝江的黄排河等河流实施排污截流,并成立水上环卫所,每天派出工作人员对西枝江上的垃圾进行清理,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使西枝江河体得到进一步保护。
    2013年8月16日,受台风“尤特”影响,惠东县山区及沿江乡镇普降暴雨、大暴雨,其中高潭、宝口等镇受灾尤为严重,交通、通讯、电力等一度中断,并导致多处桥梁被冲毁、道路塌陷、农田受淹、房屋倒塌损坏等。在“8·16”洪灾袭击下,西枝江惠东县城段水位急剧上升,并一度超出20米的警戒水位,迅速上涨的洪水导致大岭镇大洲村等地村庄受浸,群众被紧急转移。至今,说起“8·16”洪灾,大洲村许多群众仍心有余悸。
    “堤防加固后,堤顶高程提高到24米。”周永光说,实施加固工程,对保护西枝江附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发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1950~1987年发生洪灾42次
  据了解,从历史上看,惠东县西枝江可谓洪灾频发。根据档案资料记载,1199年~1949年的750年间,发生大水灾95次,平均7.9年一次。解放后,当地对洪涝灾害有较详细记载,从1950年~1987年的38年内,曾发生洪涝灾害42次,平均每年有1.1次。其中属台风严重影响成灾的32次,属锋面雨影响成灾的10次。因此,对西枝江堤防的安全加固,提高防护区的防洪标准,减少区内的洪水灾害,显得必要而紧迫。
    据了解,西枝江堤防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于七十年代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由于当时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较为落后,堤防的标准达不到要求,施工质量不高,并且没对透水层作适当的处理。1979年堤防在大洪水袭击下决堤,后来虽进行了修复,但穿堤建筑物并未进行整治,部分堤段仍存在渗漏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对西枝江段及黄排河段的堤防进行了加固,但仍不能满足防洪要求。
    江畔滩涂地拟建湿地公园
  从历史上看,虽然西枝江洪灾较多,但她对惠东县城生态系统却起着重要影响。许多市民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西枝江,惠东县城会是什么样子。西枝江俨如惠东县城的“长江”,川流不息的滔滔河水,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县城的气温。此外,从外观上看,西枝江好像一条银色的飘带,从县城飘过,使得惠东县城更加美丽。
    “在西枝江畔,有很多滩涂地,预计面积在500亩以上。”周永光说,这些滩涂地中,远的距离正常水位约200米,普通的有150米,这在县城乃至周边,属于天然的难得湿地。据了解,为有效保护这些滩涂地,进一步发挥湿地效应,当地有关部门计划在西枝江建设湿地公园。该公园建成后,将为县城市民休闲再提供一个好去处。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林连峰

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 关于我们 |专家智库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2015-2020 cnecag.org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备案号:京ICP备16025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