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专家智库 | 热点关注 | 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策法规 | 投资建设 | 行业资讯
海外工程 | 绿色建筑 | 文旅康养 | 生态农业 | 科普知识 | 为您服务 | 论坛展示 | 建材博览 | 课题调研 | 企业展示
地方 北京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安徽 | 甘肃 | 湖北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 陕西 | 山西 | 海南
视窗 河南 | 内蒙古 | 湖南 | 江西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福建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天气
预报
 
首页 | 广东要闻 | 产品·基地 | 农业·科技 | 地方视窗 | 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州市扶贫实现三个100%
惠州市扶贫实现三个100%
-0001-11-30广东农业信息网

    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惠州市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强度扎实推进,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3年来,惠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现贫困村100%脱贫、贫困户100%脱贫、100%贫困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主业”的扶贫工作格局。今日起,《惠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解读惠州特色扶贫工作,敬请垂注。
  惠州市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贫困户刘水容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从过去30平方米的土坯危房,住进如今100平方米的新房;家庭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刘水容脱贫是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的缩影。3年来,我市与刘水容一样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34067人全部实现脱贫。
  路径
  全市落实贫困户脱贫项目1.1万个
  2013年,惠州市纳入省、市重点帮扶村117个(其中57个为省重点帮扶村、60个为市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8521户34067人。面对如此多贫困村和贫困户,惠州市该如何扶贫?
  “关键是发挥领导带头帮扶的示范作用。”据了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贫困村调研指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惠州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市、县、镇均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市四套班子领导、有扶贫任务的四个县(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帮扶一个村,发挥领导带头帮扶的示范作用。
  有了领导带头示范,还需抓责任落实。为此,全市117个省、市重点帮扶村,以及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安排153个市直单位和市、县、镇干部挂钩结对帮扶,各单位100%派出驻村工作组实施帮扶。
  “在实际帮扶中,我们还注重帮扶实效,制定脱贫方案和工作措施。”该负责人说,全市各帮扶单位100%制定了贫困村(户)三年脱贫方案和年度工作措施。目前,全市落实村级扶贫项目1492个、贫困户脱贫项目1.1万个。
  此外,市、县成立专项督查工作组,不定期对帮扶推进情况、帮扶成效、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督查,重点抓两头、促中间,促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整体平衡开展。
  措施
  实施项目帮扶、智力帮扶、就业帮扶、救济帮扶
  作为省级贫困村,平陵镇光镇村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15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有望超过1万元。
  光镇村是惠州市57个省重点帮扶村之一。三年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强度,认真实施项目帮扶、智力帮扶、就业帮扶、救济帮扶等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日前,在光镇村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看到,原来的130亩弃耕农田,如今经平整复垦后,改种甜玉米;成立了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
  “我们村3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人均年收入将超1万元。”光镇村村委会副主任刘伟强说,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4.12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8350.28元,实现“村脱困、户脱贫”的“双脱”目标。
  此外,惠州市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不断创新。例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117个省、市重点帮扶村及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确保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建立行业部门参与机制,统筹用好财政、人社、水利、交通运输、民政、农业等部门资源,资金、项目等方面向重点帮扶村倾斜扶持。
  此外,组建专门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实现每个贫困村有工作队长驻、每个贫困户有党员干部帮扶,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制定出台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财政补助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确保扶贫资金安全、精准、高效使用。
  成效
  省重点帮扶村集体收入增长5倍多
  139户村民家里通了有线电视、村委会旁边建起了村卫生站、13公里的水渠修复解决了灌溉难题……在省级贫困村惠东县多祝镇下鉴村,帮扶单位通过解决“住房难、就医难、出行难、饮水难、灌溉难”五难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如今,该村村集体年收入达11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约810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
  截至12月,全市57个省重点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5.67亿元,57个省重点帮扶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达10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5倍多。此外,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其中纳入省考核的2409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
  惠州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惠州市累计修建农村公路359.95公里,兴修农村水利设施313宗,实施农村泥砖房改造0.88万户惠及困难群众3.1万人,新建文化广场89个,新修卫生室、路灯、公厕、垃圾池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大批,行政村100%建有卫生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
  总体来说,全市实现了 “三个100%”:即贫困村100%脱贫、贫困户100%脱贫、100%贫困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主业”的扶贫工作格局。
 

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 关于我们 |专家智库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2015-2020 cnecag.org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备案号:京ICP备16025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