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专家智库 | 热点关注 | 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策法规 | 投资建设 | 行业资讯
海外工程 | 绿色建筑 | 文旅康养 | 生态农业 | 科普知识 | 为您服务 | 论坛展示 | 建材博览 | 课题调研 | 企业展示
地方 北京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安徽 | 甘肃 | 湖北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 陕西 | 山西 | 海南
视窗 河南 | 内蒙古 | 湖南 | 江西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福建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天气
预报
 
首页 | 广东要闻 | 产品·基地 | 农业·科技 | 地方视窗 | 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州市产业扶贫成就“一村一品”格局
惠州市产业扶贫成就“一村一品”格局
0100-01-01广东农业信息网

     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以山茶闻名,该镇省级贫困村平南村因地制宜,以茶产业带动当地脱贫致富。以前,家庭年收入只有1.5万元,如今有5万多元。惠州市平南村贫困户杨月梅靠种植和制作山茶实现脱贫。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惠州市组织全市36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全市57个省重点帮扶村进行结对帮扶,带动1300多贫困户户均增收3780元,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贫困户
  2409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
  2013年6月,杨月梅一家被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贫困户。帮扶干部为我们购买了搓茶机和炒茶机,还鼓励我们多种山茶。杨月梅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家有3亩茶园,靠种植和制作山茶一年收入有3万元,再加上丈夫外出打工,家庭年收入有5万多元,实现了脱贫目标。
  柏塘镇以山茶闻名,当地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和制作山茶。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茶产业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惠州市平南村驻村干部黄璟告诉记者,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了山茶专业合作社,并新建了一间茶叶加工厂,完成了36亩山茶生态示范基地的基础建设和茶苗种植;制定了山茶种植奖励办法,带动30多户村民扩大种植。
  目前,该村已有近300亩茶园,初步形成较大规模的山茶产业。该村54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2966元提高到今年的1万元以上,经济收入大幅提高。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我们组织全市36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全市57个省重点帮扶村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户1300多户,户均增收3780元。惠州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市还成立6个农技专家服务队,巡回开展送农技下乡80多场,指导贫困村发展种养项目。通过帮扶,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其中纳入省考核的2409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
  贫困村
  惠州市麻榨坑口村通过产业扶贫走上致富路
  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坑口村的台湾石榴和杨桃在周边远近有名。作为省级贫困村,惠州市坑口村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通过产业扶贫走上脱贫致富路。
  坑口村党支部书记郑林珍告诉记者,该村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向31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每户每年提供帮扶资金5000元,主要用于种植台湾石榴、杨桃、柑橘和养猪、养竹鼠、养牛等。
  如今,该村贫困户种有石榴、杨桃、柑橘,养有猪、竹鼠、牛等,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帮扶前坑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2.3万元,现在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脱贫目标。
  据介绍,在产业扶贫方面,惠州市制定出台了《惠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农业经营主体与省级重点帮扶村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技术、销售网络优势和贫困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促进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 关于我们 |专家智库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2015-2020 cnecag.org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备案号:京ICP备16025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