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艺术家:李东才
本刊记者 于 谦 李东才,1952年出生,河北省望都县北王疃村人。长期服役于空军,主业编剧,兼作导演,一直执着于戏剧、影视和综艺作品创作,并擅摄影、书法,有飞鸿铁笔之称。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室原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世界武林联盟中国北京分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特约书法家、福建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达观世界,潇洒人生,道法自然,大象无形是他做人从艺的箴言,以大道至简,无意乃佳为艺术追求之上境,用一颗为兵写作的火热的心,一种孜孜于艺术追求的夸父精神,打造出了一部部优秀戏剧、影视作品。李东才撰稿的《空军部队战备训练汇报表演》,以其优美抒情、充满力度和诗意的解说词,夺得全国优秀军教片一等奖;大型话剧《火热的心》一剧独得文化部观摩演出剧本二等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空军文学一等奖等5个奖项;由他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热泉》、《泪雨花红》、《飞翔梦幻曲》、《父子情深》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好评;由他编剧的反映藏族第一代飞行员和藏族女歌手比翼齐飞的电视连续剧《天梯歌侣》、表现空军雷达连帮助原始部落苦聪人走出蛮荒山寨的《追日部族》,在军旅题材与少数民族题材的结合部掘进,在创作上另辟蹊径,并因此夺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电视剧二、三等奖,其中《天梯歌侣》一举夺得全军电视剧金星奖每届仅一名的优秀编剧单项奖,使他成为全国剧作家中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笑傲苍穹》也连获全国、全军、空军和地方多项大奖;大型话剧剧本《挚爱天情》、戏剧剧本《丹霞剑》、《孙中山与宋庆龄》、大型风情音乐剧《追日部族》分别获得第四、五、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编导的小品《不可忘记》参加全军文艺会演,由他编剧、导演兼制片人的微型音舞诗剧《家庭舞步》先后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编导的情景短剧《母子情深》参加空军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演出;电影剧本《中国空军一号》2010年再次夺得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 由他撰稿或总撰稿、导演或总导演的大型舞台晚会和电视文艺晚会有《九州方圆》、《冰雪歌魂》、《烽火颂》、《原乡情》、《国策蔚蓝》、《家国蔚蓝》、《城管北京》、《十杰青年在军营》等。《国策蔚蓝》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他本人还因多部作品获得该项奖荣膺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他为《原乡情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式晚会》撰写的朗诵词,情景交融,深邃优美,经由著名配音朗诵艺术家乔榛、丁建华现场诵读,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令人深受感染。他还经常为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同一首歌》、《东西南北中》、《激情广场》、《军营文化》等名牌栏目和地方电视台撰写节目,其中有些还获得了中国电视星光奖及省市级五个一工程奖。他参与创意的大型文艺专题节目《我的士兵兄弟彭丽媛和她的战友们》由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参与创意并撰稿的《中华神韵庆祝建国60周年李慕良先生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经中央电视台直播反响巨大;担任撰稿的《中华神韵庆祝上海世博会大型京剧演唱会》作为代表国家唯一的一台京剧晚会为世博会演出,获得各界高度评价,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中华神韵》一时成为中国京剧界名牌项目。 他的散文诗《梅岭赞》、《成山头赋》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里,被主持人朱军朗读得激情澎湃,荡气回肠。他的散文《欧洲印象》、《红枣情思》被众多刊物和网站刊登转载,好评连连。
 他还写诗、作词,数十首被发表、谱曲、演唱或获奖。与其合作过的作曲家有李焕之、雷蕾、李黎夫、孟卫东、杨乃林、羊鸣、姜春阳、丁家歧、姚明、张伟、石松、韩宝利、姜延辉、马小祥、金亮、武良田、胡璧精、荆小扬、褚柏林、呼斯楞图等,演唱过他作品的歌手有郑绪岚、张暴默、李娜、杭天琪、韩磊、付笛声、郁钧剑、佟铁鑫、于文华、尹相杰、吴碧霞、满文军、程桂兰、陈小涛,王义勋、田毅、杨菲、钟声、杜春梅、陶庆有、陈宇、张二丹、郭芳芳、党中华,京剧演员李佩红、李欣、杨少彭、李祖龙等。他曾为空政歌舞团的舞蹈《雨姑娘》作词,受到嘉许,该舞蹈参加全军文艺会演受到好评并获奖;他还为不少电视剧写过主题歌和插曲,为电视剧《大唐御史谢瑶环》作词的片头片尾歌《女人谣》、《中华魂魄》,为电视剧《与爱同生》作词的同名主题歌,歌曲《追日头》、《舍不得你走》、京歌《菊花颂》等,最为人所称道。其中的《女人谣》经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演唱影响深远,其歌词还被多位作曲家谱成多个版本;《追日头》先是作为由他本人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追日部族》的主题歌由著名歌手韩磊演唱,起到了对作品画龙点睛的作用,后来又在《原乡情》晚会中由韩磊再次演唱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反响强烈;《舍不得你走》作为一首送老兵的歌曲,由军旅歌唱家陈小涛多年演唱,部队官兵反映这是送老兵的最好的歌曲之一,此歌还被拍成MTV,在军队和地方广泛流传,甚至成为了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每年慰问部队官兵必送的主要礼品之一。京歌《菊花颂》经著名程派演员李佩红多年演唱,并在中央电视台2003年中秋戏曲晚会中易名《秋花赞》录像播出,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年,他虽然从部队单位退休,但反而更忙了。连续几年的北京东城春晚都有他参与策划和撰稿。由他撰写或编导的诗朗诵《超凡东城》、《北京礼赞》、《水墨丹青中轴线》、《国旗.生命》等,经朱琳、田伯平、肖雄、温玉娟、杨树泉、吴京安、王超、谭涛、王怡等著名演员和新秀演出后,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交口称赞。由他作词的京歌《丹心彩笔映霞晖》经京剧新秀杨少彭等演唱后反响热烈;由他作词的曲艺歌曲《梦绕魂牵大前门》由著名单弦儿表演艺术家马增蕙亲自编曲,经优秀青年鼓曲演员杨菲演唱深获好评。这首歌和诗朗诵《北京礼赞》还连续两年先后夺得北京市文联系统文艺会演一等奖。他作词的歌曲《北京梦想》、《脊梁》、《诚信无价》,演出后均获好评,他和姜延辉作词的歌曲《梳头情》经著名歌手杜春梅演绎,唱哭了全场所有的人。由他作词的京韵大鼓《特殊升旗》参加慰问阅兵部队,经杨菲和张二丹联袂演唱感人至深,荡气回肠;2015年的东城区音乐家协会新创歌曲演唱会,参演的九首新创歌曲中,竟有《忧患.忧患》、《北京味道》、《身边好人》、《修脚快乐谣》、《朋友密码》等五首歌的歌词都出自他手。难怪有朋友开玩笑说,这都快成李东才的个人作品演唱会了! 他的戏剧创作这几年也呈井喷之势,先是为江西婺源朱子艺苑创作了徽剧小戏《熹园会》剧本,并与安徽徽京剧院合作完成了全剧的录音合成。接着应邀创作了反映北京风情的话剧《曲韵钟鼓楼》。该剧由孙哲执导搬上舞台,已经演出了三轮十五场。观众反映这是一出正能量、接地气、有特色、动情走心的好作品,认为是一出可以留下来的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演艺群英会》栏目还为这出戏邀请编剧李东才和编曲马小祥作客演播室,专门做了一起访谈,播出效果很好。有关文化部门也非常看重这个戏,还准备进一步打造升级版,争取使之成为一部能够传世的精品力作。目前他还在构思创作一部表现在明代永乐大钟铸造过程中,主人公钟玉娘至忠至孝,热爱生命,而又为爱捐躯,浴火重生的新戏《铸钟记》。 他的摄影作品视角独特,构图精美,颇具人文意味。代表作有《绳思》、《藏族白帐篷》、《父与子》、《生米未成熟饭》、《新地道战梦寻》、《进化史》、《碧水渔舟》、《悉尼歌剧院》、《升旗》(组照)、《天安门之夜》(组照)、《夜前门》、《瑞雪角楼》、《门含故宫千秋雪》等,他的摄影作品多次入展或被收入摄影作品集,有的还被收入教科书。《中华艺术家报》为他出版的《著名军旅艺术家李东才》国旗护卫队摄影作品专辑,几乎成了他的大写名片和形象标志。 他的书法作品雄奇豪放,劲健峻美,洒脱大气,别具风格,书作多次入选各类大展、获奖和发表。经常参加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作品《腾飞》、《艺海》、《舞墨游池》、《静》、《神奇》、《书香》、《登高》、《绿韵清风》、《云海松涛》、《人杰地灵》、《仁山智水》、《舞》、《飞翔》、《水静流深》、《真州春早》等,深受专家和观赏者喜爱,被众多机构和个人收藏。他还应邀为《中华神韵》、《鹰隼大队》、《中国Style》、《最远的重逢》、《梅花谍影》、《九龙河》等舞台剧、影视剧、文学刊物题写剧名或刊名。 李东才还多次出任中央电视台多个名牌栏目的特约嘉宾和评委,多次出任空军的中级职称评委和全军的高级职称评委、主任评委;还曾担任《中国戏剧》杂志副主编、全国戏剧文化奖总评委。至今仍为全军影视审片指导委员会成员。曾多次到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高等院校开班授课,曾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组织的中国剧作家代表团团员和副团长多次出国访问。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其多部作品被录入《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其本人及作品先后被国内40多家报刊评介,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戏剧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电视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获奖作品集》等辞书。 至今,他仍笔耕不辍,他的艺术创作仍在深化中……
|